一、丹东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丹东作为港口城市和全国最大的边境城市,
从地理位置看有其发展物流业的独特优势:丹东扼辽宁东大门,北接通 化,可达长春、哈尔滨、俄罗斯;西连本溪,与沈阳仅3个小时车程;
南傍大连,与京津唐地区及山东半岛隔海相望;
东临朝鲜第二大城市———新义州,延向韩国、日本。
因此,丹东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从全国来看,它是环黄海经济圈与环勃海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是东北东部地区乃至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出海通道。
从世界范围来看,它处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贯穿整个东北亚铁路大动脉的一个重要枢纽,是中国、俄罗斯、蒙古与朝鲜、韩国、日本的中心连接点。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并未使得丹东物流业迅速发展,与全国其他港口城市相比,丹东的物流业发展相形见绌,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丹东市物流总量偏小社会物流总量即一定时期内,初次进入物流领域,通过物 流服务,已经或正在送达最终用户的全部商品的价值总量。
截至目前,辽宁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10%,占全省GDP总量的20%。而丹东市运输货物周转量和旅客运输量仅占全省总量1.6%和2%,
“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物流直达配送结点”较少,这与丹东在辽宁省发展中的地位和定位是不匹配的。
(二)丹东物流业整体处于初级阶段目前,丹东市的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是狭窄意义上的运输或仓贮等物流的初级功能,
物流业对丹东市经济贡献率较低,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为19亿元,仅占全市增加值的4.7%,比全省低5.3个百分点。
真正的现代物流只在少数的企业中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物流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也还很低。
据测算,目前丹东企业的自有物流占整个 市场规模的70%—80%左右,第三方物流企业比例过少。
(三)物流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重复建设较多 丹东的物流基础设施较差,大连到丹东物流一些地方的仓储设施现在仍然使用五六十年代建造的仓库,且低档库较多,适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冷藏、调温等专用库较少,甚至没有,所以,很难适应丹东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基础运输水平较低,铁路线路少,高速公路里程较短,影响了商品的集散;
另外,大多企业选择自营物流,重复建设和重复购买造成资源的低效。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丹东物流的发展。
(四)丹东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辐射能力弱 丹东的物流企业一般规模都较小,大多数企业只有2—10人,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只能从事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甚至只能提供单项运营,挂着“物流”名称从事传统运输业,市场竞争停留在低层次的基本运输服务上。
而仓储业务也还主要停留在承接仓储业务的简单层次上,服务的领域不宽、延伸不到位。
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 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还无力开展,这是目前物流供给中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